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 | 接力奋斗 续写攀枝花水利建设发展
来源:攀枝花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9-08-2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载春华秋实, 新时代波澜壮阔,家国情怀,复兴梦想,辉煌成就,激励着攀枝花儿女在追梦路上接续奋斗。
今天我们继续推出《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重温攀枝花各行各业70年发展历程,讲述高质量发展的攀枝花故事。
由于受地处干热河谷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诸多因素的影响,攀枝花季节性缺水明显,直接导致许多地方因严重缺水无法适时耕种。“刨沙窝窝找水”是当时仁和区平地镇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1958年8月1日,位于平地镇白拉古村境内的跃进水库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经过几次扩建后,水库规模由小型扩建到中型。每年为大田镇0.8万人和平地镇 0.25万人提供生活用水50万立方米,为城镇居民间接提供生活用水300万立方米。
今年72岁的陈林忠老人,是原跃进水库管理所所长,作为当年水库的建设者之一的他,退休后一有时间便会沿着水库到处看看。
原跃进水库管理所所长 陈林忠:
我对这个水库感情是比较深的,因为我看到它建起来后取得了很大的效益,从开始到现在,修建的过程基本上我都经历过。
在陈林忠的记忆中,读小学时,他的母亲便在跃进水库施工现场工作,长大后的他也加入到了水库的扩建工作中。该水库作为我市修建的第一座蓄水灌溉工程,由于当时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建设时大多采用肩挑背扛和半机械化施工,尽管条件艰苦,但建设者们都卯足了劲,力争早日完工,让更多百姓受益。
原跃进水库管理所所长 陈林忠:
第一期靠人背人挑,第二期全部用汽车拉土,夯压是用拖拉机履带式带羊角撵来压的,铺土一般只能是30公分,30公分厚铺一层,然后又压紧,压紧过后再铺一层,这样一层一层压起来的。
退休前,陈林忠老人是跃进水库管理所第一任所长,水库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很枯燥,但陈林忠老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用老人的话来说,跃进水库是他一生的牵挂。
原跃进水库管理所所长 陈林忠:
这座水库建成后,它能给我们子孙后代造福,也给我们这一代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第一座水库的建设虽然艰苦,但却给我市各项水利工程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时光飞逝,历经60余年的发展和变迁,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万余个,水库180多座,蓄引提水能力8.0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耕地59.97万亩,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正在防汛抗旱、安全饮水、旅游观光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攀枝花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大部分取自金沙江河道,存在水源差、水质硬、容易受污染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让市民喝到优质水,2015年我市启动了观音岩引水工程。
攀枝花市水利局规划建设科工程师 关学健:
市委、市政府重视我市城乡居民用水安全,2012年决定从观音岩电站库区取水,建设观音岩引水工程,将观音岩电站库区一级水质的水源输送到城区各个水厂,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城区居民的用水安全和用水质量。
观音岩引水工程项目包括引水管干支线总长79.47公里,概算总投资18.67亿元,该工程是我市水利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今年35岁的陈华金负责观音岩引水工程的建设和协调等工作。据他介绍,观音岩引水工程是我省首个全管道、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引水项目,它也将为我省水利工程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起到典范作用。
攀枝花市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调办主任 陈华金:
整个工程的自动化程度是全省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实现了全自动信息化处理,该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改变攀枝花饮用金沙江攀枝花段中下游水的历史,彻底结束从泵站取水的历史。
而如此高规格的标准也给建设带来了不少困难,工程启动至今4年多的时间,陈华金和同事们克服了线路长、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风险高等种种施工难题。
攀枝花市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调办主任 陈华金:
整个饮水工程五次跨江、七次跨沟,隧洞两座,最长的达到2.74公里,90度的悬崖峭壁上的高边坡施工处理达五处。
尽管施工难度很大,年轻的建设者们也像老一辈建设者们一样,为保障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供水需求与水质安全,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构建和完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而继续奋斗。
攀枝花市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调办主任 陈华金:
我们所有参建单位战酷暑,连夜加班加点抢工期、保质量,现在已经全面实现了炳草岗、渡口、陶家渡、河门口、小宝鼎等六个水厂的通水目标。下一步,我们正在紧张的进行金江支线、密地支线的施工,预计今年年底能实现金江水厂和密地水厂的通水任务,让金江片区、瓜子坪片区的老百姓也早日饮上我们观音岩的优质水。
从肩挑背扛到如今的全机械化操作;从满足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到提升居民饮用水水质;从人工监测到全自动信息化处理;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看到了中年一辈的执着坚守,也看到了年轻一辈的努力奋进。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接力续写着攀枝花水利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因此受益。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